锡黄铜棒

中国铜棒产能分布、消费现状

发布日期:2020-08-18 作者: 点击:

1.铜棒行业产业链基本情况

铜棒行业的产业链环节:分为原料端、加工端和消费端。

原料端主要是用废铜以及电解铜,由于铜棒加工多数为合金,因此还有其他金属元素的参与,主要是比较常见的铜锌合金加工成的黄铜棒、以及含有锡、铅合金的青铜棒、以及含镍元素的白铜棒等等。

加工端将原料加工形成不同规格的棒型材销往下游经销商或终端各行各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交通、电力、电子、家电几大类。

据调研了解,全国铜棒产能约有300万吨,目前全国铜棒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

2.铜棒在各类铜材产量中占12%

由于铜棒广泛用于各类终端行业 ,因此在铜加工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1781万吨,铜棒产量占全部铜材产量的12%,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下行的冲击,市场对于铜加工端的情况愈发关注,尤其是对于政府支持的再生类型企业,在今年废料市场供给大幅缩水的情况下,铜棒企业的运行状况为市场提供了重要信息。

3.中国铜棒产业分布状况

中国铜棒产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作为全球最大的铜加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铜加工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华东主要以浙江、安徽、江苏为主,尤其是浙江,产业集中的优势使其成为国内铜棒生产第一大省,其产能占全国铜棒产能的50%左右,产能超过1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较为集中,如金田、博威、科宇等。产能1万吨到10万吨企业有20余家。另外产业竞争也推动了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得众多高精端棒材厂得到较好的发展。华南则以广东为代表,由于铜棒加工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集中消费于水暖卫浴、五金、电子等行业,广东省由于存在佛山、中山、江门等卫浴家居产品产业集群优势,在铜棒需求上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吸引了一部分棒材企业在当地办厂。广东地区铜棒企业规模属于中小型,如广东伟强铜业、佛山国东铜材、佛山南海毅兴铜业、广东中南天铜业、鹤山市金洲铜材等。

另外受到政府对于再生资源的政策支持,江西也是铜棒生产大省之一。江西省的用废企业,除了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30%退税外,还规定,若企业使用再生原料占比70%以上,可另外享受40%的退税。目前享受退税后的票点较市场票点更低,因此江西省的用废加工型企业更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因此,政策上的优势也吸引着外省铜加工企业在当地建厂。

4.铜棒生产原料使用以废铜为主

铜加工行业主要靠赚取加工费和部分产品的附加值为利润来源,铜价的上涨对行业利润影响不大,但会对铜加工企业的成本构成以及流动资金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国内铜的来源除铜冶炼行业外,再生铜资源也是一个重要原料来源。再生铜的来源和品质会直接影响铜棒线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比如为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性,公司主要产品均以电解铜、紫铜、粗铜锭为原料。

由于受终端需求的影响,多数铜棒企业致力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因此企业对于原料的成本把控显得尤为重要。废铜因成本低廉且受政府支持,受到棒材合金企业的亲睐。国内铜棒企业对于废铜的利用达到60%以上,并且由于我国作为铜材消费第一大国,国内供需存在较大缺口,部分废铜需求需要依赖进口,且进口废铜较国产废铜而言也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

今年由于国内对于废料进口方面的严格把控,加之精废价差受到电解铜价格低位的影响,并没有拉开较大差距,国内废铜持货商捂货惜售现象普遍存在。受生产成本提高的影响,即使部分省市存在用废退税政策,但企业生产压力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来棒材供给增速有所下滑。一些用废企业由于受到废铜缩量的冲击,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价格稍有优势的粗铜锭。另外一些企业也有做长期战略,考虑在海外建设废铜拆解厂,以缓解目前原料紧缺的尴尬局面。

5.铜棒终端占比集中在建筑、交通、电子行业

铜棒的下游主要集中在水暖卫浴、建筑五金、交通运输、电力、电子等行业。其中建筑行业消费棒材占比最高,约为44%。高精端棒材多运用于汽车、轮船、航空航天等交通运输业,以及电子配件等。铜棒生产一般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目前,由于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控制,房地产降温对铜棒企业的生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电力汽车的产业升级将有望带动铜棒产业的发展,终端行业的技术进步对于铜加工产品的质量要求愈发严格。

6.影响铜棒企业生产的因素

1)铜棒企业开工回落 企业原料成本压力增加

影响铜棒企业生产的因素:第一,地域性政府扶持政策;第二,原料成本的影响;第三,铜棒下游需求的影响。

今年铜棒企业开工率出现小幅的下调,主要受原料成本增加以及终端需求减弱的影响。在今年宏观风险事件增加,贸易摩擦加剧,全球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明显的背景下,铜棒终端行业内需以及出口方面均有所减弱。

另外市场废铜供给缩水也使得企业生存愈发艰难。今年受宏观因素扰动,铜价跌至近两年低位,由于废铜缺少像电解铜一样的金融属性,因此价格波动对废铜持货商的影响很大,导致今年废铜持货商捂货惜售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叠加今年“废六类”被禁,“废七类”进口需要走严格的进口批文流程,尽管从上海有色 网的数据显示,目前三季度批文金属量同比存有一定增量,但目前仅前两批批文得到使用,且使用率仅60%左右,且市场对四季度的进口批文量并未报较大信心。供给的收缩使得废铜与电解铜的价格优势缩小,对于大多数需要用废的铜棒企业而言,原料成本压力骤然增加。

2)进口废铜批文未完全使用 国内废铜供应缩水

20191-8月进口废铜金属量累计同比保持增量15.8%2019年第三季度第9-12批废铜批文量共计48.42万吨,目前仅前两批批文得到使用,且使用率仅60%左右,因此预计四季度废铜进口表现出现明显增长,但目前市场废铜供应并不见宽裕。

7.铜棒终端产业发展

1)房地产竣工负增长 固定投资增速放缓

20191-8月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出现负增长,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0.6%,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的增速。今年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导致市场需求收缩。并且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向下运行,后期对铜棒的需求量增速也表现下滑。

2)家电行业库存高企 内销下滑明显

20197月中国家用空调企业库存达866万台,空调行业面临高库存压力。库存高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引起,一是前几年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市场基数创新高;二是国内市场需求基本饱和,农村市场虽有增量但需求相对小。在房地产市场低迷,产品中低端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后期增速仍需要谨慎,整体订单压力较大。除空调外,厨电、洗衣机、冰箱等行业内销压力较大。

3)汽车行业销量下滑 新能源汽车发力不济

汽车板块来看,由于国五转国六标准的逐步推行,市场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新能源汽车,但2019626日起,国补与上年相比缩水近50%,而地补全面取消,导致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出现大幅度的增长。短期来看,受到政策影响,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下滑,7月销量也几近腰斩,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新能源汽车良性发展。今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汽车板块,对于铜棒的需求还是有所期待。

4)电子行业受贸易影响遇冷

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带动下,中国PCB产值将从2017年的297亿美元增至357亿美元,但其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与在中国大陆设立分厂的外资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竞争力稍显薄弱。全国手机产量累计同比出现负增长,电子行业竞争激烈,且今年受到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部分出口受到影响。

总结:

总而言之,铜棒产业产能集中效应愈发明显,在宏观经济下行的环境下,铜棒需求趋弱,并且原料压力较大。因此,企业更需要加强自身的研发实力。我国铜加工行业具有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企业唯有不断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如此艰难的市场得以生存。


本文网址:http://www.hmbinjiang.com/news/485.html

关键词: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在线客服
分享 一键分享